法院门口外,一对夫妇显得异常疲惫和焦虑
周某叹气道:“太离谱了,我们没签过这合同,怎么就欠了33万?”
曲某:“这明明就是陷阱,我们一定要查清楚!”
夫妻俩:“我们要找到证据,证明这合同不合法。希望检察院能帮我们查清事实。”
然而原被告双方各执一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周某、曲某夫妇突然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被冻结了。二人经查询得知,他们的银行账户是被法院执行局冻结的。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周某立即前往法院,终于查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案发:“天降”33万余元债务
在2017年3月,A公司,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对周某和曲某提起了诉讼,诉求他们支付欠下的租金以及延迟利息,共计33万余元,并要求返还租赁物。经过法院的公告送达,周某和曲某并未出庭进行质证。
根据法院的查明,2012年12月,A公司作为出租方、周某作为承租方和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作为供应商共同签署了一份融资租赁合同。在此合同中,曲某以周某的配偶身份签字确认。按照合同约定,A公司会根据周某的选择购买一台挖掘机作为租赁物,周某则需要按时支付租金。然而,让人失望的是,从2013年4月至12月,周某仅支付了第一期至第九期租金7万余元及相应迟延利息1万余元后,就再未支付任何款项。尽管如此,A公司提出的诉讼请求还是得到了法院一审的支持。
2019年,被强制执行的周某、曲某不服生效判决,向法院申请再审,法院以未提供新证据为由裁定驳回了周某、曲某的再审申请。今年1月,周某、曲某以案涉合同并非二人签字为由,向检察院申请监督。
争议:合同是谁签的?
在一审法院查封周某和曲某的银行账户后,这两个人并没有多少法律知识,他们向中级法院申请再审。但是因为缺乏证据,他们的再审申请被驳回。当时,曲某因为疾病治疗的需求,没有继续跟进这个案件。在一名法律援助律师的协助下,他们后来对融资租赁合同上的签名进行了专业鉴定。结果显示,合同中的周某和曲某的签名并非他们本人所写。基于这个发现,周某和曲某向检察机关申请抗诉。
办案检察官向当事人调查核实案件情况。
在检察官与A公司的交流中,了解到该公司已将其执行债权转交给第三人某重工有限公司。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案件详情,检察官安排了双方当事人进行公开听证。在听证过程中,各方对对方的证据都表示不认可,彼此各持己见。对于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各方也未达成一致意见。
破局:有人代签,当事人不知情
在原先的情境下,争端的焦点是由供应商大连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引发的,该公司代替了当事人周某和曲某签订了合同,并按照合同要求支付了部分租金。A公司看到该公司的合同原件以及欺骗当事人拍摄的照片等相关材料后,误认为周某和曲某就是合同签订者,因此将二人起诉到法院。但是,因为合同上的联系方式不准确,法院在邮寄送达未果后进行了公告送达,周某和曲某对被起诉的事情毫不知情,最终被法院判决承担责任。
引用结束。
看到这你是不是还在震惊之中,签合同竟然还可以代签?这简直匪夷所思!
由于在纸质合同中,主体身份难以确认,同时印章和签名也易于伪造,这就导致了一些人可能会冒充他人或假冒签名,从而造成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受到质疑。
解决纸质合同签章过程中冒签、代签的问题,就使用DPex数字合同签署平台,通过多种方式确保签署主体的身份真实可靠。
首先,平台会进行主体认证,核验所有签署方的身份,确保他们都是真实的、合法的。
其次,该平台还与国家权威的认证机构合作,发放数字证书,使得每个签署方的身份都具有唯一性,可以进行追溯,而且无法抵赖。
再者,在签署合同的过程中,平台还会进行意愿认证,(音频+视频双录)再次确认签署方的身份和签署意愿的真实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签约后将合同签署双方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并进行第三方公证处存证,完成合同归档的全部流程存证保全。
这些多重保障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冒充和代签等风险,使合同的签署更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
(DPex网址:dp.ipfx.net,微信小程序搜索:dpex公证存证)
DPex数字合同作为一款"区块链+公证"电子合同签署工具,平台所有用户需进行实名认证;
通过拍摄视频的方式完成签署,平台通过区块链记录、大数据、可信时间戳等技术手段;
精确记录签署过程,防止数据篡改,保证了存证文件的完整性和原始性;
同时,我们联合第三方公证机构进行过程存证,确保证据链完整,保障了合同签署法律效力;
通过微信小程序发起签署任务,不限地域,想签就签,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各种场景中。
以上文章素材来源:环球网 原文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88219554457993765/?channel=&source=search_tab
若侵犯到了您的权利,请来电025-58205001或发送邮件至chengyingying@worldallwell.net ,我们即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