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数据存证体系发展主要呈现如下两个特点:
1、分地区和机构开展了数据存证实践
浙江省、广东省等地探索建立了数据存证平台,为数据产权登记和流通提供了基础支撑。这些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数据存证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为数据产权登记和流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深圳构建了数据知识产权存证登记程序的完整流程,面向社会提供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服务,明晰数据的产权归属、权益边界和权属状态,破解因数据权属不明而产生的交易难题。
微信小程序搜索:dpex公证存证)
2、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存证中的应用逐渐兴起
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为数据存证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1,2] 。许多企业和机构开始探索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据存证领域,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保护、电子合同存证等。上海徐汇公证处推出了区块链电子数据存证平台,该平台已有近13万条哈希值数据,办理取证、存证案件近3500件,出具存证证明2200件,为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提供了有力保障。上海在推动数据存证和流通的同时,也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执法等措施,确保数据在交易和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然而,当前数据存证体系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
(1)数据权属不明确
随着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其权属问题日益凸显,在湖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数据的法律属性、权利归属、权利内容等尚未有明确的界定。这导致在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环节中,各数据主体之间的权利关系错综复杂,难以厘清。
(2)安全性保障不足
传统的数据安全技术和手段难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数据安全威胁,如黑客攻击、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等。同时,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据安全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3)存证技术不成熟
数据权属不明确不仅影响了数据的流通和使用效率,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导致数据所有者不愿意进行数据流通交易[3]。同时,数据交易后,数据买方也无从验证数据的真实性,数据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信任缺失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数据流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构建统一数据存证体系势在必行。统一数据存证体系可以帮助提升数据登记、流通等关键环节的可信程度,为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提供信任基础,推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4]。
DPex数字公证存证亮点 实现无需上传源文件,又可以完成公证存证的“私密存证”功能,满足企业在商业秘密、敏感数据方面的保密需求和存证保护需求。